日前,中国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明与柬埔寨皇家集团董事长Kith Meng在柬埔寨首府金边市签订购电协议和投资交易,大大推动了此前备受争议的“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站(Lower Sesan 2 Hydropower Dam)项目进程。
不过,两国企业并未披露购电协议的更多信息以及协议实施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备受关注的库区移民搬迁问题。柬埔寨政府多位部长级人物列席会议,但拒绝回答记者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越南、柬埔寨三国合建的水电项目,越南方面并未出席本次签订仪式。
早在2018年11月2日,柬埔寨政府就曾宣布由中国、越南、柬埔寨三国联合投资组成的“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公司成立,共同开发位于位于柬埔寨上丁县的塞桑河下游水电资源。该项目的联合投资方包括柬埔寨皇家集团、越南规划与投资电力部和一家中国企业。
虽然外界广泛猜测该中国公司为华能集团,但直到26日的签约仪式,中国参与方才公布于世。此次参与签约的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正是华能集团为投资开发缅甸等东南亚诸国的水电、电网、煤炭等资源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官方资料显示,“塞桑河下游2号”的建设将采用BOT模式,在五年的建设期后,三国联合投资的水电公司将享有该水电站45年的运营权。根据规划,“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站造价为7.8亿美元,建成后发电容量达400兆瓦。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柬埔寨经济和财政部副部长Anu Porn Moniroth表示,“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站生产的全部电力都将供给柬埔寨本国。不过,他随后补充道:“如果未来发电量富余,电力将输送到临近国家。即便如此,外送比例也将非常小。”
“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项目受到柬埔寨本国环保团体的猛烈抨击。环保团体认为,该大坝项目缺少公开透明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预言大坝可能随时崩塌,且无法实现预定的发电量。
国际组织“国际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s)表示,“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站将可能是湄公河网上最具破坏性的支流水电项目,将对下游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塞桑河为湄公河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河道。塞桑河(Sesan River)和斯瑞博河(Srepok River)为湄公河下游的越南三角洲供给约8%的泥沙。环保人士担心,若这些泥沙被大坝阻挡,将导致下游三角洲萎缩。
环保人士还担心,大坝建成后,将给湄公河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曾有科学家撰文指出,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工程将阻挡湄公河上最重要的鱼类洄游路线,使鱼类无法得到重要的产卵栖息地。从目前的建设方案看,设计方并没有为减缓鱼类洄游上溯问题而采取任何措施。渔业专家亦估计,大坝建成后,湄公河鱼类将减少9.3%。
保守估计,“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项目将产生4500移民,并间接影响到依赖塞桑河和斯瑞博河的近4000渔民和农民的基本生计。受“塞桑河下游2号”水电项目影响的居民在反坝立场和目标上十分一致。至今,受大坝影响的居民的土地所有权、移民搬迁和赔偿费用等问题仍悬而未决,搬迁地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情况也不明朗。
据柬埔寨当地媒体报道,在过去几个月内,塞桑河沿岸曾发生正面冲突,中国的勘探工人遭受暴力威胁。
这并不是中国水电项目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受到暴力威胁。2012年1月,中国水电公司在苏丹的29名中国工人就曾被武装力量劫持。
据国际河流组织统计,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建设或资助了至少308个大坝项目,其中大部分为水电工程。中国在海外的水电扩张使过去四年间,全球建设中的水电项目数量增加了三倍。虽然超过半数的设计、在建、已建的水电项目都位于东南亚地区,但近年新增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